
11月的港珠澳大桥上,第十五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赛选手6次跨境穿行实现 “无感通关”,线下持票登记观众实现7秒“刷脸通关”,这不仅是赛事服务的创新,更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“软硬联通”的深度进阶。当体育赛事的协同突破地域界限配资首富股票配资网,另一场关乎千万人健康的医疗融合实践,也正在这片区域加速推进。从“港澳药械通”覆盖内地9市、45家医疗机构,到跨境互联网医疗平台打破问诊地域限制,大湾区正以医疗卫生行业为支点,构建“病有良医、医无国界”的民生新图景。佛山复星禅诚医院(以下简称“佛山禅医”)作为佛山首家“港澳药械通”指定机构、佛港跨境医疗项目的实践者,正是这场行业突破中的生动样本。
药械“破墙”:让急需资源触手可及
“以前坐车去香港看病需要花好几天时间,现在在佛山就能用上同款创新药。”这是偏头疼患者李女士(化姓)的切身感受。自获批“港澳药械通”指定机构以来,佛山禅医已引进涵盖肿瘤、心血管、骨科、妇科、耳聋、眼科等领域的42个临床急需药械批件,累计服务患者超1200人次。这背后,是大湾区医疗资源“软联通”的政策红利,通过简化审批流程、打通监管衔接,以往需等待3-5年的国际创新药械,如今平均3 个月即可落地内地诊室,直通来到中国内地百姓身边。
在医院的国际药械展示区,刚引进的治疗更年期血管舒缩症的非激素原研药格外醒目。“这款药4月在港澳上市后,我们第一时间申报引进该药品,从正式提交申请到落地仅用一个多月时间。”佛山禅医副院长梁舒镇介绍。这样的效率提升并非个例,截至目前,广东“港澳药械通”已引进 130个国际创新药械,惠及患者上万人次,医疗卫生行业的资源流通效率,正成为湾区“联通力”的重要标尺。
云端问诊:跨境医疗的“双轨创新”
10月底,上海肿瘤患者周女士(化姓)成为Doctor Q跨境医疗平台的首位受益者。因病情需要寻求香港专家会诊的她,通过平台预约后,在佛山禅医完成了香港肿瘤科医生的线上视频问诊,并初步敲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。“不用飞香港就能见专家,连后续治疗都帮我提前对接好了。”周女士的体验,印证了跨境医疗“线上 + 线下”双轨模式的民生价值。
这个由佛山禅医联合香港一港康医疗科技打造的平台,如今已汇集全科医生、中医、牙医、治疗师、心理学家等香港专科医生,采用“线上视频问诊+线下转介服务”双轨模式,用户在线与香港医生视像就诊,实时咨询,预约、转介到港看诊、手术等多项服务。更关键的是,它正为大湾区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,通过加密技术实现病历数据跨境安全流转,与香港医院达成的诊疗标准互认机制,破解了长期以来跨境医疗“数据不通、标准不一”的难题。
从医疗突破到湾区协同:民生融合点亮发展新局
当全运会的“同心跃”理念传递湾区协作精神,医疗卫生行业的跨境突破,正成为大湾区民生融合的“强引擎”。这种融合的价值远不止于医疗领域,香港医生通过跨境平台获得更广阔的执业空间,内地医疗机构借鉴香港精细化管理经验,药械企业借助湾区通道加速国际成果转化。更重要的是,医疗卫生行业的规则衔接、资源互通,为大湾区其他领域的协同提供了“民生范本”。当医疗服务能跨越珠江口、衔接国际标准,湾区在经贸合作、产业协同等领域的开放空间,也随之进一步拓展。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王倩
通讯员 陈琳配资首富股票配资网
粤有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